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

縣市教育力與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2014/10/3~10/4歡迎踴躍參加!


會議時間:103年10月3、4日

會議地點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大樓二樓202國際會議廳、三樓第一會議室

報名連結:http://www.cere.ntnu.edu.tw/news/?mode=data&id=365

研討會議程下載



自教育基夲法、地方制度法公布實施後,縣市政府已成為國民教育辦理的主體,各縣市政府教育辦理狀況,不但影響縣市教育力,更直接衝擊國家整體教育表現。國民教育為教育根本,國家教育品質與均等狀況,直接受到縣市教育表現的影響,是以關心縣市政府的教育力,至為重要。

縣市成為國民教育主體,有相當多優點。首先縣市教育施政教能貼近地方的實際狀況,回應地方教育需求,與中央集權式的教育相較,彈性與回應性更大。其次,縣市教育發展會因為分權化而更為多元,將可使得臺灣教育更多采多姿。第三,縣市成為教育主體,關心地方教育發展的動機較高,更有意願與決心辦好地方教育,以有利縣市整體發展,依此邏輯可以預見縣市教育將會有更良善的發展。這也是分權化運動的理想。
然而縣市成為教育主體也會帶來新的危機。首先是縣市條件差距過大,部份縣市人力財力不足,在教育推動上較無力,其他縣市(如五都)財力人力較佳,教育也會有較好之發展,縣市條件差異所帶來的教育落差,會使國家整體教育表現呈現危機。其次,縣市政治系統對教育的投入不一,一般假設縣市首長會投入教育,但研究的結果卻顯示教育不見得是縣市首長施政的重點,甚至教育常是服務政治,而非政治服務教育,致傷害縣市教育的發展。對於縣市教育表現需要有效評估與監督,方能促進教育良善發展。
不過究竟縣市政府的教育表現應如何理解與評估,國內對這方面的探討很少,擬定了不當的評估方式,將有幾項危險,首先是無法正確的展現縣市政府的教育表現,其次是錯誤的指標無法發揮引導縣教育良善發展的功能,反而可能會誤導,甚至妨礙縣市的教育發展,讓縣市將精力經費錯置。

國內關心教育發展的學者,已經指出縣市政府教育力指標建構的重要性[1]。親子天下雜誌[2]更以縣市政府教育力為主題,進行調查分析,剖析縣市政府教育力的差異,成功吸引各界關注縣市政府在教育上的努力與表現。這些倡議與作為對於督促縣市政府辦好教育工作,相當有幫助。不過國內探討縣市政府教育力的相關研究仍只具雛型,亟需更多人力資源投入,透過研究與研討,釐清縣市政府教育責任,建置政府教育力指標,以及相關評估建置,使得縣市教育施政能在指標引領下,獲得良善的發展。
本年為教改20年,也是教育基本法公佈滿15年,教育改革與分權化運動,為地方教育帶來那些發展與成就?又有那些待解決的問題?改革20年,分權15年,正是駐足檢視與反省的好時機,也才能釐清未來地方教育應興應革之處。
為此,主辦單位特籌劃「縣市教育力與教育發展研討會」,探討縣市教育力的內涵、表現、以及縣市教育發展的展望,期將研討成果提供相關單位參考,以奠立臺灣縣市教育發展良好基石。


聯絡方式與電話:葉珍玲老師、董泓志先生
TEL:(02)7734-3668,(02)7734-385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